多学一门外语,多看一种世界

100000+学员的共同选择,与现代教育为伴,看未来有什么不一样!

人闲三千院,夜静万山空

溪花与禅意共存

京都的名寺古刹难以胜数,但是,如果让我选择风景最佳之处,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三千院列为首选。说起三千院,它的寺庙建筑和仁和寺,高德寺,东寺自然无法相提並论,论佛像的整衣危坐,瑰丽壮观,也轮不到三千院。而且三千院地处洛北山峦环绕之处,普通游客通常很少去那里。但是,如果说到融大自然于一体的寺院的之美,恐怕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相似之处了。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写过一首诗:一路经行处,莓苔见履痕。白云依静渚,春草闭闲门。过雨看松色,随山到水源。溪花与禅意,相对亦忘容。这首诗形容的正是三千院的美景。

1.jpg



2.jpg

洛北风光最怜人

去年秋天,红叶最盛季节,我约了几位老友,专门去三千院赏枫。我们在京都站下车去旅游观光中心拿一张游览图,买一张地铁+巴士一日券,您从地铁乌丸线,乘到底是京都国际站,出站乘三号巴士到大原,沿途就可以尽情地饱览洛北的绿水青山。京都本身的城市规划就是模仿洛阳修建的,所以日本人习惯称京都为洛阳,也把京都分成洛北,洛南,洛中,洛西,洛东。这种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,从北山到三千院这一带就是洛北丘陵地带,一路茂林修竹,山青水秀。


3.jpg


三千院和天台宗

说起三千院,和中国的缘分还真的很深。它的创始人日本高僧最澄据说是后汉最后一个皇帝孝献帝的子孙,也不知何时,未办护照,也没申请旅游签证就跑到京都附近的琵琶湖滋贺农村定居,最澄年幼时,佛教在日本盛行。他12时,就投身在近江大国师国分师行表,他的师祖道璿,普寂都是天台宗五祖,六祖的高足,所以,最澄几乎就是沐浴着天台宗的雨露而茁壮成长。公元804年,最澄作为遣唐使之一,来到长安,天下第一大都市的繁华估计把这个农村孩子吓得不轻,他还是年幼坚信佛祖,又不远千里,来到浙江台州,拜见了当时的市长(台州刺史)陆淳。

当时正巧天台宗十祖道邃在龙兴寺开讲天台教义,陆市长就介绍最澄和尚去龙兴寺进修。道邃大师于龙兴寺西厢极乐净土院亲手为最澄授戒。最澄深受鼓舞,每天悬梁刺股,认真学习。公元805年回国时不仅带回了法华经等大量经典,还带回王羲之等名家碑帖拓本一百多幅,至今也不知是否还留在三千院内那几个破旧的仓库里?


5.jpg


其实,最澄在去中国之前就于比睿山东甘塔南谷兴建了三千院前身。公元860年正式改号为三千院圆融房,公元1118年崛河天皇皇子为该寺掌门人之后,三千院几乎为历代皇族所主持,应仁之乱后,三千院才迁于大原。也许正因为大原一带,远离市中心,人迹罕至,才保留住了天台宗这一直系。

7.jpg


8.jpg

深秋时节访红枫

从巴士大原站下来,大约要走十多分钟的参道才能进三千院。这段参道依山向上,小溪潺潺,深秋时节,参道两侧,如火的红枫引得游人不停地拍照。漫步走在这段石砌的参道上,尊奉佛法,庄严古朴之精神便油然而生。走进三千院主尊木造阿弥陀如来佛和待像是日本国宝级文物,固然值得观赏。但在我看来,三千院最值得欣赏的是苔藓,地藏和红叶。

走出三千院正殿宸殿,滿目青翠,苍翠欲滴的苔藓衬托着古松老树,顿时让你领悟到一径古松苔藓斑的禅意。京都很多寺院,如银阁寺,西芳院都植养了一地好苔藓,但是总感觉人工摆设的味道太重,三千院则出于自然,超越自然。恰如宋人胡仲参所写的:竹屋少行迹,闭门春昼长。天时半晴湿,人意共炎凉。苔藓侵阶绿,荼醾压架香。冥搜寻伏屦,不为看花忙。


10.jpg


见微知著观苔藓

说起苔藓,它是一种最低等的高等植物,说它低等,它可以在别的植物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,它比任何高等植物有更强的耐受性。说它高等,它早在四亿多年前就为地球提供了充足的氧气,使我们人类得以生存。如果在地球上失去了苔藓,岩石就无法风化,土壤难以形成,人类也无法繁洐至今。正因为苔藓卑微,低调,赏苔可以静心,可以领悟禅意,所以,日本的高僧大师中热爱苔藓者为数不少,几乎每个寺院的庭园中都植被了苔藓,和尚们吟颂佛经,潜心向佛之余,照看苔藓,观赏苔藓,足以使人宁静内敛。

11.jpg


12.jpg


13.jpg

活泼可爱的小地藏

三千院漫坡的苔藓之中,还有难以计数的地藏菩萨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您。也不知谁在哪个年代精心雕刻了这些小地藏菩萨,它们有的探头探脑,有的微笑,有的作沉思状,有的发愁,有的摆出一付等待父母的面容,千姿百态,令人爱怜。在日本无论是城市还是山村,到处都能看见戴着小红帽或者披着小红衣的地藏菩萨,这多半是婴儿夭折的父母为了祭奠夭亡的孩子,希望超度亡灵。这种对地藏的信仰自平安时代盛行至今。

但是,一般在路边或乡间看到的小地藏面孔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面无表情。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似人化的小地藏菩萨。也许当年三千院的设计者把他对人间生活的美好愿望,全部倾注在这些小地藏身上,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些姿态万千,活泼可爱的小地藏。


14.jpg


地炉篝火煮菜香

有人说,旅游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能吃到各地不同的食物。而京都从唐代开始,就以盛产美味的蔬菜有名,诸如圣护院白萝卜,桂瓜,芹菜,京葱,牛蒡,南瓜,黄瓜……都是当地名优土产。到了洛北地区,不尝尝当地鲜美的蔬菜,显然说不过去。我们信步走进一家名曰:松门的洛北野菜料理店。我点了一份蔬菜拼盘,紫红的茄子,翠绿的黄瓜,澄黄的南瓜和血红的小蕃茄组成了秋天的织锦,一股山间野菜的清香扑面而来,正是:地炉篝火煮菜香,舌端未享鼻先尝。洛北的野菜自古就是给皇室的贡品,果然名符其实。吃惯了油腻大鱼大肉的朋友,如到京都,劝您务必换换口味,尝尝豆腐料理和野菜料理,这里的野菜都种植在山间,清泉滴灌,又不受化肥,农药之苦,咬一口下去,舌间有一种特有的甘甜,齿间留香。恰如陆放翁老先生所写:晨烹山蔬美,午漱石泉洁。难怪洛北大原一带现已成为京都上流社会周未闲居之处了。


15.jpg


16.jpg



搜索其他信息

相关文章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