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日本文化,不可能不提到日本的建筑文化。而提到日本建筑文化,则不可能不提到隈研吾先生。我知道隈研吾的大名是因为曾经去长城脚下看过他设计的竹屋,当时,他在中国並不有名,但是,竹屋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非常独特,很自然,很清新。从那以后,我就开始关注隈研吾大师。
我这辈子读书不多,中学几乎没上一天课,永远在学工和学农之间折腾,光上海就记得先后在闵行电动工具厂,三林塘,奉贤的江海人民公社和羊毛衫八厂当过近三年准农民或准工人。之后就当兵去了,所以我的中学就是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熔炉里自学的。托小平同志的福,1977年参加高考,考进华东师范大学,这是我的第一母校。第二母校就是日本一桥大学。如果说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两所大学,华东师范大学就是:严谨,而一桥大学就是:开放。
冬天即将过去,己经可以听到春姑娘的脚步声了。日本各大电视台也开始预报今年的樱花前线了。很多人选择去京都,但是,他们十之八九都集中在旅行社给定的清水寺——金阁寺——岚山这一条人所共知的赏樱路线,看到的将是人比花娇,游人如织,拍张樱花纪念照都十分艰难的场面,与其说去赏樱。不如说去看人,这种赏樱不去也罢。
我学日语的时候,最早知道的地名,既不是东京,也不是大阪,而是天草。说起天草,估计没几个人听到过这个地名,这是地处九州熊本县一群小岛。我们77级学生考进华东师范大学以后,1978年秋季看到的第一个日本电影,是高仓健,中野良子演的《追捕》,第二部电影就是栗原小卷和田中绢代为主角的《望乡》。
古都京都,四季非常分明,春天,樱花烂漫,夏天,酷热难熬,秋天,红枫似火,冬天,银装素裹。由于京都地处京都北半部和丹波高原东部,四周环山,夏天市区的暑热之气聚集在盆地上空,十分闷热。
最初学习日语的时候,看过一部日文小说:《浮华世家》,它是日本著名作家山崎丰子的传世作品之一,山崎丰子是日本三大才女之首,也是日本战后的十大女作家之一,她就是以神户银行为背景,写了战后金融财阀通过不断的企业兼並,成为关西一杰的历史。
提起琵琶湖,就会想起著名歌手五轮真弓唱得《琵琶湖周航之歌》。我第一次知道琵琶湖这个地名,还是考进一桥大学之后,田中浩教授带我们学生去箱根合宿,他拿手的保留节目就是唱《琵琶湖周航之歌》
提起日本人,很长一段时间内,是非常可怕的形象。毕竟这一,二十年以来,短腿,爆牙,穿一身黄军装,开口八格牙鲁,闭口花姑娘的日本鬼子已经成为当代日本人的代名词了。各地的电视台争先恐后推出了《河山》,《密查》,《刀尖舞者》,《爱国者》,《一马三司令》,《嫂子嫂子》,《燕阳春》,《铁核桃》等等数千部抗日神剧